本港一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三百六十二億元,按年上升百分之七,連續兩個月錄得升幅,亦是去年四月以來最大升幅。
香港零售管理協會預期,隨着社會全面復常,今年首季本港的零售數據將繼續向好的勢頭發展。 按年升幅較高的類別,包括珠寶首飾、鐘錶及名貴禮物,升了百分之二十三點一;其他消費品的中藥升百分之三十八點五,書報文具及禮品升百分之二十點三,衣物、鞋類及有關製品升了百分之十六。在食品分項中,酒類飲品及煙草更升了百分之六十八點八。
去年一月正值第五波疫情爆發,多區市民到超市搶購物資,而今年疫情消退,超級市場的銷貨價值跌百分之七點二,家具及固定裝置少百分之二十一點三。 政府發言人指,隨着消費氣氛改善,今年農曆新年較早來臨,都有助零售銷貨,當中不少類別零售商的業務,都錄得雙位數升幅。展望未來,經濟活動繼續復常及訪港旅客數目進一步回升,亦將惠及零售業,而勞工市場情況改善亦將提供支持。
超市跌7.2%家具業最傷
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表示,去年一月的基數並不低,而錄得7%的升幅,主要因為今年農曆新年來得早引發的效應。她指出,去年二、三月開始,本港受第五波疫情影響,數字基數較低,預期今年這二個月份,與旅遊相關的零售類別將錄得不錯升幅,個別類別甚至有機會出現高雙位數升幅。但她表示,在全面通關後,雖然內地旅客重新來港旅遊,令整體氣氛改善,但旅客回升的速度並非很快。協會早前向三千二百多家店舖,三萬九千名員工會員進行調查,了解通關後的人流及生意,有尖沙嘴的店舖反映,人流和生意只是中規中矩。至於復常速度,超過八成以上會員認為需時九個月或以上。
周生生大中華區營運總經理劉克斌則表示,以二月中旬計算,內地客的人流按月增加一倍,回復至疫情前水平的三至四成,相信三、四月份內地客來港的數目會陸續增加,並看好第一季的生意及憧憬「五一黃金周」的銷售表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