職場資訊
不為贏得錢財 只求書得精采
23 Feb 2023
Bookmark and Share

資深傳媒人呂嘉俊從事紙媒飲食版十多年,眼見紙媒日漸失去地位,網媒壯大,不想過份單向發展,便毅然辭職,成立出版社「字字研究所」及書店。他認為,書本在現今世代仍然有生存空間,也有其價值及優點。在創業路上他面對種種前所未有的困難,卻未曾想過放棄,皆因他一直相信看書的人能有所得着,繼續經營下去。

 

呂嘉俊自小就喜歡文字及閱讀,大學畢業後便明正言順地加入傳媒業。他指,自己喜歡寫文章,而紙媒可以讓自己練習文筆的地方便入行。工作兩年,他轉為飲食版編輯,他自言並非對飲食感興趣,只當是工作一種,不過他漸漸找到飲食的趣味。「飲食如同穿越時間,你不能接觸清朝的事物,但可以透過飲食接觸到,例如現代人們可以吃到慈禧太后最喜的食物『馬仔』。雖然,飲食經常被人輕看,但其實紀錄了由以前到現在的日常生活。」

 

他憶述,當初入行時已經說紙媒做不下去,但直到今時今日仍存在,認為「(紙媒)仍有生存空間」。他解釋,互聯網初初興起時,人們嚮往網上世界,喜歡在上網;現時卻因為現實世界充斥着互聯網而希望遠離。「現代人上班每天也需要上網,下工後便不想再接觸,想放鬆。」 他形容這如同一個循環,「我們永遠不知道二十年後會怎樣,書本有它的價值,或許一百年後可能好多人書。」

 

逆流開辦出版社

網媒興起,紙本的重要性漸減,也驅使呂嘉俊的離心。他工作的飲食版逐漸改為網上化,雜誌「行將就木」,但他認為網上及紙本缺一不可,兩者的服務對方不同,「不想側重任何一面。」於是他毅然辭職,用自己唯一的「搵食」技能開辦出版社——字字研究所。問及名字的由來,他解釋:「不希望名字太過傳統,便想到自己做記者出身,喜歡查證,這如同寫文也需要深入研究,便以『研究所』為名。」

 

想知呂嘉俊如何「字」食其力,可到www.eduplus.hk/llm下載免費換領券於指定7-ELEVEN換領今期的《進修生活》;又可到www.iread-st.com/eduplus瀏覽《進修生活》揭頁版,盡覽今期的精采內容。